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,国央企如何实现“既严守合规红线,又让员工体验升级”的双重目标?中国电信研究院与携程商旅的5年深度合作,为高精尖单位的差旅管理树立了新范式——通过激活每一条差旅数据的“管理密码”,将企业管理系统、差旅报销系统与费控系统深度融合,让降本增效从口号变为可量化、可持续的运营实践。
01 破局国央企差旅的“三道坎儿”
“我们寻找能够整合差旅管理资源的服务商,并拥有专业、高效的运营保障团队。”中国电信研究院财务部副主任邬文良的这句话,道出了国央企差旅改革的深层诉求。在央企合规管控、流程效率、员工体验的三重考验下,传统管理方式面临三大挑战:
- 合规之困:央企对合规管理要求较严,在灰色地带基本处于零容忍状态,亟需通过费控系统实现全流程透明化监控;
- 垫资之痛:新进员工与长期出差员工对于垫资较为敏感,传统模式下报销周期长、流程繁琐,差旅报销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成为破局关键;
- 效率之碍:员工自行预订且带回一堆票据,耗费精力走报销流程,企业管理系统与差旅工具的割裂导致数据孤岛,难以支撑精细化决策。
02 从“费用黑洞”到“决策智库”
作为央企差旅管理数智化转型的先锋,邬文良主任透过数据背后的管理逻辑,构建“消费量数据-流程数据-系统数据”的分析模型,与携程商旅携手,通过企业管理系统、差旅报销系统、费控系统的协同联动,不断优化改善方向。
1. 消费量数据画像,让协议价真正“活”起来
基于5大园区员工出行热力图,中国电信研究院锁定4家航司,协议覆盖率达95%;结合酒店消费量,签约4家酒店集团,协议酒店占比提升至80%。这一过程中,费控系统实时追踪消费数据,确保员工在预算范围内优先选择协议资源,同时通过系统自动匹配双早、延迟退房等增值权益,实现“合规消费+体验提升”的双重价值。
2. 重塑流程环节,提效75%运营效率
中国电信研究院高度关注流程数据,致力于通过差旅报销系统打通审批、预订、报销全链条。例如,员工提交差旅申请后,系统自动校验合规性,审批流程在线化、自动化;差旅结束后,票据信息通过OCR技术直接同步至费控系统,省去手动贴票环节。这一系列优化使流程运营效率提升75%以上,让科研与财务人员从繁琐事务中解放,聚焦高附加值工作。
3. 系统数据迭代,实现员工更优使用体验
在系统建设方面,研究院遵循MVP(最小可行产品)理念,推动企业管理系统与差旅工具的深度集成:差旅平台与内部财务系统、OA系统无缝对接,员工可一站式完成预订、审批、报销;费控系统则根据实时数据动态调整预算规则,例如自动识别高频出差城市并优化酒店协议价。通过小步快跑的迭代,系统友好度与便捷性持续提升,员工使用率从初期的60%跃升至95%。
通过三方面的数据提升,在系统上线后,差旅成本大幅降低20%以上,并节省高达百万级的隐性成本,实现中国电信研究院差旅管理质的飞跃。
03 降本增效:既要“看得见”,也要“看不见”
在差旅管理领域,降本增效是企业关注的核心议题。邬文良主任在设立差旅管理之初,就明确了整个团队的服务宗旨——“看得见的服务,看不见的管控”。这一理念的落地,离不开企业管理系统、差旅报销系统、费控系统的协同作用:
- “看得见”的服务:通过差旅报销系统简化流程、费控系统透明化预算,让员工直观感受到预订便捷性与报销效率的提升;
- “看不见”的管控:企业管理系统整合全量差旅数据,费控系统自动拦截不合规消费,例如超标准预订、未使用协议资源等行为,实现“事前预警、事中监控、事后分析”的闭环管理。
- 过度追求成本降低可能导致投入与产出失衡,例如一味要求低价机票可能限制出行选择。因此,中国电信研究院通过费控系统采取精细化策略:基于员工职级、出行目的动态调整预算规则,既保障必要的出行灵活性,又避免资源浪费。
写在最后:
在国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当下,中国电信研究院与携程商旅的实践共赢揭示了一个真理:数智化转型不是推翻重建,而是通过企业管理系统、差旅报销系统、费控系统的数据赋能,让既有的管理体系焕发新生。当每一张机票、每一间酒店都成为管理智慧的载体,国央企的数字化转型便有了最具象的落脚点。
